頸動脈斑塊形成,如何看待這種檢查結果?
“三高”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影響人們健康的危險因素,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 。 但沒有“三高”的人就萬事大吉了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
利昂醫(yī)療表示發(fā)表在《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》上的研究顯示,在對1700余名沒有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“健康中年人”的分析發(fā)現,他們當中竟然有約百分之50存在著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的斑塊、冠脈鈣化等病變。
什么是動脈粥樣硬化?
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管壁上沉積了一層像蠟樣的脂類,使動脈彈性減低、管腔變窄。當這些蠟樣的沉積物一塊一塊形成時,就稱作動脈粥樣硬化斑塊。這些斑塊早期是平齊血管內膜的,如果繼續(xù)進展,斑塊就慢慢在管壁上向內突入,引起動脈內徑不同程度的狹窄;若有誘發(fā)因素,動脈斑塊的某個部分破裂,就會像火山噴發(fā)一樣,誘發(fā)一系列的變化,形成血栓或整個血管被血栓堵塞。
通常,一個人頸動脈的粥樣硬化斑塊大約從嬰兒時期就開始隱隱發(fā)育,至40歲左右變得明顯,而到60歲左右,查遍頸動脈沒有發(fā)現動脈硬化斑塊的人就很少了。
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很危險嗎?
容易誘發(fā)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因子包括:年齡增長、吸煙、血脂異常,血糖異常升高、缺乏鍛煉、身體內經常有炎癥、同型半胱氨酸升高、飲食不健康等。
4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體檢報告中或多或少會出現“頸動脈斑塊形成”的字眼。如何看待這種檢查結果?其實不必談斑變色,應科學對待。
首先,應該注意這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否突出于血管壁,如果沒有,說明是動脈硬化斑塊形成的早期。如果突出于血管壁,就說明血管管腔發(fā)生了狹窄。如果提示有管腔狹窄情況,則需要進一步用醫(yī)用內窺鏡檢查,以明確這個病變的具體情況。